农作物得了病毒病用药不在于多而要对症且精准
近期,当和朋友们聊起病毒病这个词眼儿,感觉都不陌生也不在觉得是件可怕了事情了,大多都知道疫情期间的病毒病是和野生动物相关,从饮食上传播的。未听过植物也有病毒病这一说,谈笑间,表情都不大自然了。
告诉他们,这植物病毒病毒株也有很多种,也有进化和变异,但暂时并未发现能与动物和人能相互传播,就是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,这才都轻松了起来。
问起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时,我仅阐述自己的观点,他们也觉得非常有道理,比较接受和认可。
首先,要确诊对症,是纯病毒病的一种不还是混合型的,是原发性种子基因带毒还是后天感染是,是全球难题的毒株还只是普通的毒株,是否有细菌、真菌病害混合,有没有天气原因影响,有没有药害或缺素症原因,有没有温度和天气突然变化的原因,有虫子类或机械性传染途径没有,发病多久了,发病率多少,都打过哪些防治病毒病的药,用了多久以及什么效果等。
其次,了解病毒病发病特点,通常是从上而下发生,通常是几株先发生病变,然后陆续传染,连片发生,如果是大面积突然病发,绝对不是病毒,要么是天气温度原因,要么是肥害药害原因,要么是与中、微量元素相关的原因,绝不可能是病毒病的发生,不要乱用药,耽误治疗和收入。
第三用药别盲目,套餐发展这么多年了,有用了对症受益的,有不对症没效果的,还有与所种作物习性不附打出药害的,后两种情况净浪费钱。现在网上什么都有,多搜些相关图片视频对比情况,多了解对应的近期的较好用的方法,特别是一些激素抗、生素类的产品和对土壤危害比较大的易有大量农残的产品。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,以中国当前发展的科技水平,中国药如果本土的治不好且无太大毒害,外国的也显有能超越的产品,况且很多只是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罢了。大家挣个辛苦钱都不容易,一定相信自己和同行总结出来的经验,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。各行业的产品都1000%的宣传自己的如何如何好,真好的话,不用到处打广告炫耀,看产品市场年限就行,能超过六至十年的产品,就算不错了,能存在二、三十年的产品,绝对有它存在的道理,也绝对可以放心大胆用,三、两年就消失的产品,不是不达标合规就是狠打广告只为快速圈钱离场。资本无孔不入,打上不好也不坏的产品如同忽悠部分老年人的保健品,除了扔钱,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好处,自己明白就可以了。
第四就是民间能人比较多,见过很多自配药效果很好的,当然,有些配方保密就自己用,也有些对外销售,这都是他们实践中总结出来的,不管怎么样,大家都值得一试,有条件的也绝对可以自己按自己的思路去配些药,万一对症非常成功的治好某些病害呢?就像做学问中的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一个道理,高手都来自民间,从来不是什么专家可以在空调屋里动动嘴就能成功的,骗尽天下人,至今无人信,除悲病急乱投医,当下哪还有他们什么事儿了。
总之,发现病株不要慌张,可以拍照,拍视频,也可以拿病株多转几个乡镇的农资店问问,多相互交流一下,找准病因,其实药到病除都不是棘手难题。
马上2025年了,今年没赚到理想小目标的,看看当下形式,明年的洋葱、豆角、优质红薯、春、夏黄瓜、辣椒、菜椒、苹果、西瓜应该都可以赚钱,感觉还有西红柿硬粉品种、甜瓜、哈密瓜、香蕉西葫芦、车厘子、丝瓜、南瓜、佛手瓜也都可以种,其他的,竞争应该比较强。仅供参考。
学习作物病害防治关注微信公众号:植物源生物植保